苗县健康小镇百亿冲刺
从甘力药业到中关村通州创新医药转化产业园,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到北京健康职业学校,一座医药健康产业高地正在京东南凉水河畔崛起。记者近日从通州苗县镇了解到,苗县医疗健康产业集群目前已集聚上市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今年医疗健康产业产值预计达到60亿元,明年力争突破100亿元。庙县镇加快打造集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智能制造、应用推广于一体的京津冀医疗健康产业高地。创新建设用地准入机制 今年8月,总投资10亿元的东方联合医疗项目1.2亿元打入苗县医疗健康产业集群。打造集医用气体生产、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实施后,预计年产值超3亿元,为千余家医疗机构和数十万家庭提供燃气保障,填补医疗产业链重大空白。
与其他产业项目不同,东方联合医疗健康项目是副中心首个以集体商业建设用地形式落地的医药产业标杆项目。去年8月,牧仙镇与北京东方医用气体有限公司就该镇集体商业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签订了管理协议和出让合同,集体商业建设用地入市出让。来自 si该项目从合同签订到开工建设,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实现了惊人的“苗县加速度”。 “集体土地开发流程复杂,但在苗县镇专项工作组的帮助下,我们一拿到土地就成功办理了用地手续并开工建设,大大加快了项目的建设进度,为公司的扩张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东方联合医疗项目负责人表示。为了项目快速落地有把握,木县镇不仅改变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机制,还配合中关村通州园区管委会提前完成土地平整和管线配套,变“生地”为“熟地”。同时开通了两轮服务通道,不仅协调了医疗对接资源需求的同时,也优化了行业审批流程,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限,节省了公司的服务成本。分中心顶层设计面向东方联合医疗健康项目。有效盘活集体存量建设用地,扩大医疗卫生集体工业用地用途,是苗县镇的一次值得尝试。这也是苗县镇近年来医疗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例证。苗县是如何从通州区传统农业镇转变为医药健康产业高地的?这背后,离不开通州区副中心升级带来的转型发展新机遇。曾经,木仙镇是京东南地区重要的“菜篮子”和“果盘”。主要种植粮食作物、水果、蔬菜,是典型的农业镇。 2016年,通州区升格为北京市副中心。转型升级的东风吹进苗县,赋予了单位小伙子新的使命。庙县镇镇长郝洪芬表示,在医疗健康产业特征明确之前,庙县镇已集聚了甘力药业、春力正大等大型企业,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2016-2035年》颁布后,对庙县镇文化文化与人民健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卫生学院等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进行了节约前移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为庙县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 “特别是工业发展去年发布的《苗县医疗健康产业集聚区规划》从产业布局、产业体系、重点举措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苗县镇未来的发展路径。”郝红芬介绍。《发展规划》建议,到2030年,木县镇基本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为支撑、医药科研协调发展的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形成“一核四区三区”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关村通州园区管委会主任高秉阳表示,苗县医疗健康产业集群的规划实施,将为北京乃至全国医疗健康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苗县乃至北京的能力和创新。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布局、创新技术、市场拓展,苗县未来将成为国家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高地,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资金突破3000万元。在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的带动下,苗县镇组织发展了一批优质企业。作为该地区的龙头企业,甘力药业近年来发展强劲。其自主研发的6种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在中国糖尿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2020年,甘力药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上市。 2024年,公司胰岛素生产工厂成为北京副中心首家智慧工厂。据甘力药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近年来公司销售额逐年增长,2024年营收达30.45亿元。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通州区、木县镇在人才安置、子女教育、市级绿色工厂公布等方面的支持,以及阶段性政策补贴。研发等,为公司的研发、生产、销售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在优质医疗资源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甘力药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庙县镇产业影响力更加显着。今年,苗县新引进医疗卫生企业50余家,其中全镇专精特新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其中,春立正大被批准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全国企业百强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北京先进的智能工厂。甘力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北京市先进智能工厂。核心业务带动效应不断增强,行业“黄金内容”、“新内容”、“绿色内容”持续上升。今年上半年,木仙镇还积极协助落实分中心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政策,投入超过3000万元支持科研和企业发展,补贴与医疗机构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作为一家生产高端智能假肢产品的德资企业,奥托博克被苗县的产业布局和营商环境所吸引。经过反复考察和调研,公司于2024年7月搬迁至中关村通州创新医疗转化产业园。“最重要的是,它是由世界顶级龙头企业带动的,行业影响力很大。”奥托博克通州工厂厂长褚建民说。“实施过程中,政府和园区服务也非常周到,在选址、环保评估、技术支持等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让我们能够不间断地顺利生产。”目前,公司营收每年都在稳定增长,并计划明年9月继续扩张。与其他医药产业集群相比,苗县市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致力于利用区域资源打造“医、教、研、养、养”一体化的产业生态系统。集聚区北部,北京健康职业学院新校区主体封顶工程完成ure,正在进行室内装修。预计2026年9月投入使用,新增智慧健康养老专业和管理专业、护理(养老方向)专业。据北京健康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区占地面积约28.08万平方米,建筑规模约25.02万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报告厅、学生宿舍、室内运动室、食堂、后勤及医疗千余间等,学校建成开放后,将协调多家医疗、院校和产业实体,共同打造产业教育产业园。联合体打通从人才培养、科研孵化到转化的全链条,进一步激发苗县镇医疗健康产业活力。伴随着校园与城市的融合,木仙镇产城融合也持续加速。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六合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推动甘力药业、富源药业等企业开展创新药物临床试验,形成“医疗场景-技术研发-产业应用”模式。合作机制;发展公共实验室、大动物实验平台、共享设施平台等重点载体,完善临床研究、实验验证等共性环节的支撑体系;搭建医疗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和北大医疗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双平台,促进与医疗企业和科研的高频互动。木县镇通过打造完整的医疗健康产业生态圈,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医疗卫生强国”。记者手记:跃上路径,期待构建多元竞争。从定位“小镇、健康特色小镇”,到医疗健康产业年产值超60亿元,苗县小镇的快速转型发展,是整个通州区近年来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采访中,记者最深的感受是,它脱离了传统的“健康创新之路”。乡镇产业发展、构建多元竞争的特色医疗健康产业背后,离不开精准的顶层设计。作为北京副中心唯一的文化健康特色小镇,苗县依据《健康养生发展规划》,明确了“一核、四区、三园区”。“光彩区”的布局和2030年构建“革命性创新伙伴关系”的目标,为从农业城镇向医疗健康产业高地转型绘制了清晰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改变土地机制成为一大症结所在。副中心首个投放市场的集体商业建设项目东方联合项目,仅用一年时间就能够“拿地即开工”,不仅盘活了现有土地,还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为医药企业推出新路径,解决产业发展空间约束,今年上半年,苗县镇帮助兑现产业资金超过3000万元,不仅涵盖了研发创新,还解决了人才、审批等实际问题。“引进、维持、生长”的培育生态。如今,苗县镇全链条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从甘力药业、春力正大等龙头企业的引领,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医疗资源的支持,再到明年北京健康职业学院开学时的后备人才培养,初步形成了“医、教、研、养、养”一体化发展的闭环。国家正向“年产值百亿”的目标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