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物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仅10月,广东、湖北、广西、四川等地区就宣布新政策、新增航线、设立国企,推动低层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例如,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消息称,10月31日,湖北省首次低空验证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为该航线的正式开通奠定了基础。 “低空物流是一种新兴的物流方式,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晓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地区加大低空物流布局、推动航线拓展,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物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务实举措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目前,我国低空产业正在加速“起飞”,相关投融资活动、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拓展相当活跃。橙数据显示,2023年,低空物流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2起,总金额2500万元; 2024年,低物流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5起,总成本6.8亿元;截至11月5日,拉劳夫低空物流年内共发生5起投融资事件,总成本达6.41亿元。总体来看,各类资本正在加大对低端物流行业的支持力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庆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来自《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现阶段,低空物流领域已经出现不少创新型企业,并积极寻求资金支持,拓展业务空间,加大研发投入。上述投融资趋势正好适合这些企业的需求。未来资金预计将加速流入低空物流领域,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我班萨低空产业在现代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人工智能技术有效融入产业链多个环节,实现“快速响应、精准交付”的主要目标;低空飞行器远程运输能力提升等。张晓荣分析,目前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复杂环境下自主避障、协同能力等实时低空交通管理系统的连接是业内企业关注的诸多技术难点。未来三到五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述技术瓶颈将逐步被突破。落地应用场景是打通低物流业务闭环的优先环节。与传统物流相比,低空物流具有速度快、灵活性强的优势。适合实施的情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商业终端配送、城市间或城乡间的即时配送;第二类是特殊场景下的交通。具体来说,特殊场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山区、海岛等复杂环境,另一类是“急、险、贵”,如医疗物资运输、不间断水运等。运动、无人机茶叶采摘运输、高价海鲜运输等。针对上述各种应用场景而出现。国内部分地区、即时配送等低高度物流场景处于小规模应用阶段。但无论何种应用场景的低空物流尚未大规模应用,相关尝试和推广仍在进行中。目前,传统物流面临着高峰时期配送压力大、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最后一公里”需要疏通等诸多问题。一旦低空物流实现规模化应用,终端配送任务将以更低的成本完成,飞机也可以全天候待命,大大提高配送效率。金源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低空物流市场规模有望重塑到2030年将达到2761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达82%,保持快速增长。谈及未来的主要任务,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关村发展集团高级专家董晓宇告诉《安全日报》记者,低空物流在商业闭环运营中的主要短板已经从技术瓶颈转移到了两个主要环节:基础设施不足。空域管理合作。这两个主要环节是市场规模爆发的主要枢纽,直接影响低空物流的大运营和成本控制。也是主管部门、企业等各方下一步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