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自动出行正在加速发展

本报记者 刘钊 随着辅助驾驶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的日渐普及,下一阶段汽车行业的竞争焦点正逐渐转向自动驾驶领域。如何为未来市场打造完整的自动驾驶出行生态系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11月7日,在车百汇研究院、EV100Plus、银网等单位主办的首届自动驾驶出行生态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多位受访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汽车从唯一的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生活空间转变。要实现自动驾驶的全面商业化,需要构建完整的出行生态系统,包括停车、充电、维修、保险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发展之路pment 很清楚。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辅助部署率较2023年同期实现跨越式增长。 与此同时,有限区域的自动驾驶应用已初具规模,但面向C端用户的全场景服务仍需打破诸多生态环节的协同瓶颈。行业共识表明,只有打通自动驾驶应用生态,才能有效提高用户接受度和粘性,让自动驾驶从技术概念走向日常应用。这也是当前行业各方关注的主要焦点。 “智能时代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不再局限于传统制造能力,而是形成了‘汽车技术与制造+数字人工智能技术+汽车服务业’的新三角模式。”张永伟 董事长汽车工业协会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欧洲在汽车制造方面占据传统优势,但在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短板明显的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依靠创新技术,美国在自动驾驶应用的实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丰富多样的服务业态,为自动驾驶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价值创造空间。 “推动汽车智能化本身与汽车服务业智能化协同发展,是我国汽车工业强国建设的独特路径,也是未来行业的主要竞争。”张永伟说道。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代表性企业,银网智能总裁李文光智能驾驶产品线表示,随着ADS4版本的升级,城区辅助驾驶使用率从15%~16%提升至近20%,停车场景使用率达到42%。 “这个数据充分证实,智能驾驶用户的接受度将会持续提升,但不同场景下的潜在渗透率仍需探索。”论坛发布的《自动驾驶出行生态2025白皮书》提出,我国目前正处于从L2级辅助驾驶向L3级自动驾驶状态过渡的关键阶段,2025年至2027年将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黄金三年”。在此期间,技术成熟度、政策完善度、生态协同度将同步提升,为全场景自动驾驶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需要多方合作自动驾驶的大规模落地,离不开停车、充电、养车、洗车等周边生态的支撑。交流活动中,多位企业负责人结合自身业务技能,分享针对细分场景的生态建设方案,针对性解决用户“停车难”、“充电复杂”、“维护耗时”等主要痛点,推动自动驾驶生态从“技术闭环”走向“服务闭环”。停车是自动驾驶用户的高频需求,也是生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拓股份总裁孙龙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停车是自动驾驶的“第一站”。广阔的空间和清晰的规则,使其成为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理想场景。 “传统停车场设计以‘人’为中心矿,存在找车难、找车繁琐、支付拥堵等问题。自动驾驶时代,停车场需要向汽车转型,通过系统重构升级,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充电场景的自动化、智能化是延长自动驾驶汽车续航、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万邦数字能源CEO李洪庆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充电仍面临“找桩难、操作复杂、体验差”等问题。自动驾驶时代,需要实现自动驾驶车辆全流程自动化。 “自动停车、自动进入、即插即充、无感支付、自动驾驶”,真正解决能源补给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万邦数字能源已与宝马等整车厂合作实施。充电系统。未来,充电生态系统需要建立技术标准和协议规范,推动“自动充电+能源管理”深度融合,让自动驾驶车辆成为移动储能单元,实现车辆与能源网络的动态平衡。汽车维修和充电服务的智能化升级也是构建自动驾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途虎洗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兼执行董事胡晓东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传统洗车服务平均需要50至70分钟,其中排队时间超过60%。针对这一痛点,途虎车护与华为深度合作,探索“自动驾驶+智能车护”新模式。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未来汽车服务将呈现四大趋势:一是全流程自动化,车辆可以独立运行。逐步完成能量补充、清洁、检测等基础服务;其次,硬件的智能化,智能代理硬件升级将成为汽车后市场高频的新服务;三是服务在前,从传统的“坏了就修”转向“提倡预警、主动服务”;第四,体验定制,根据用户的驾驶习惯、路线偏好等数据,提供个性化的保养方案。这些趋势的实现需要产业链各方协同努力,共同打造无缝的自动驾驶出行之旅。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从政策完善到生态协调,我国自动驾驶征程正在快速发展。 “自动驾驶不是一家公司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整车厂、科技公司、服务运营商、政策制定者等多方共同努力。rk共同通过统一标准、数据互通、资源共享,推动行业从“技术领先”走向“生态领先”,最终为用户带来实惠。更安全、更便捷、更美好的出行体验,将开启智慧出行新时代。张永伟说道。